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研究方法
RESEARCH METHOD 
開課學期
97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林珊如 
課號
LIS7014 
課程識別碼
126 M058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A,B,C(18:25~21:05) 
上課地點
圖資編目室 
備註
一般生與在職專班學生併班上課。
限碩士班以上 或 限博士班 或 限碩士在職專班生
總人數上限:3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972LIS_RM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 

課程目標
1.認識社會科學研究目的、流程與方法。
2.瞭解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重要的概念。
3.具備批判性閱讀、思考與評論研究報告的能力。
4.具備撰寫論文計畫書的能力。
5.累積執行計畫的實作經驗。
 
課程要求
1.準時上課,熱烈參與課堂討論。鼓勵踴躍發表具有建設性的問題。討論與發問會增加每個人對研究領域和研究問題的理解與體會。課堂討論也是非正式學習機會,有助於準備較大型的作業,同時積極參與的同學將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。
2.作業請準時繳交,遲交一次扣期末總成績五分。原則上每週需撰寫學習日誌,其他作業包含個人與團體報告。另有不定期個人作業。所有作業請上傳繳交至CEIBA平台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1. Neuman, W. L. (2006). Social Research Methods: Qualitative and
quantitative approaches (6th ed.). Boston: Allyn and Bacon. 【指定教科書 】
2. 黃武雄(民88)。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:兼談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的定位。上網日
期:2009年2月5日。網址:http://www.tncomu.tn.edu.tw/modules/tadbook2/pdf.php?
book_sn=24&bdsn=1551
3. 王汎森(民94)。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。上網日期:2009年2月5日。網址:
http://web.thu.edu.tw/ylwang/www/a-wangvonsen.pdf
4. Kuhlthau, C. C. (2004). The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. In Seeking
meaning: A proces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(2nd, ed. ,
pp.29-52). Westport, CT : Libraries Unlimited.
5. Xie, H (2006). Understanding human-work domain interaction:
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a corporate digital library. Journal of the
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57(1), 128-143.
6. Hannigan, J., & Crew, H. (1993). A Feminist paradigm for library and
information Science. Wilson Library Bulletin, 68 (2), 28-32. 【李鶴立譯(民
84)。為圖書館與資訊科學豎立一個女性主義的新範型。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,2 (1),
89-95.】
7. Onwuegbuzie, A. J. (1997). Writing a research proposal: The role of
library anxiety, statistics, and composition anxiety. Library & Information
Science Research, 19(1), 5-33.
8. Fidel, R. (1993). Qualitative method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
research. Library &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, 15, 219-247.
9. Howard, P. E. N., Rainie, L., & Jones, S. (2001). Days and nights on
the internet: The impact of a diffusing technology. American Behavioral
Scientist, 45, 383-404.
10. Silva, L. V., Gonçalves, M. A., & Laender, A. H. F. (2007).
Evaluating a digital library self-archiving service: The BDBComp user case
study. Information Processing & Management, 43(5), 1103-1120.
11. Talja, S., Vakkari, P., Fry, J.,& Wouters, P. (2007). Impact of
research cultures on the use of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. Journal of the
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58(1), 1674-1685.
12. Fidel, R. (2008). Are we there yet? :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n
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. Library &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, 30
(4), 265-272.
13. Reddy, M. C., & Spence, P. R. (2008).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
seeking: A field study of a multidisciplinary patient care team. Information
Processing & Management, 44(1), 242-255.
14. Kuhlthau, C. C. (1999). The role of experience in the information
search process of an early career information worker: Perceptions of
uncertainty, complexity, construction and sources. Journal of the American
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, 50(5), 399-412.
15. Hyldegard, J. (2006).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behavior- exploring
Kuhlthau’s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 model in a group-based educational
setting. Information Processing & Management, 42(1), 276-298.
16. Kuhlthau, C. C. (2004).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l of the information
search process. In Seeking meaning: A proces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
information services (2nd, ed. , pp.53-70). Westport, CT : Libraries Unlimited.
17. Kuhlthau, C. C. (2004). Longitudinal confirmation of the information
search process. In Seeking meaning: A proces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
information services (2nd, ed. , pp.71-88). Westport, CT : Libraries Unlimited.
18. 賴鼎銘(民84)。科學研究作偽之資訊倫理問題研究。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,
55,13-25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作業一學習日誌 
15% 
請同學每周課堂結束前,以紙筆簡單記錄當日課程最有收穫或仍有疑問的內容或概念,交回給助教或老師。同時於課堂結束後兩天內(週五),至CEIBA討論區撰寫學習日誌,內容可就前面述及的兩部分:最有收穫或深感疑惑的內容或概念加以發揮。另外,同學若主動在CEIBA拋出討論議題、文章,或是有建設性的回答同學的問題,期末成績會根據同學發言情況與參與程度斟酌加總分1至3分。 老師和助教會於每周上課前看過同學的學習日誌及討論的議題,於課堂上釐清同學不清楚的重要概念或問題。 
2. 
作業二文獻回顧 
15% 
本作業包含兩大內容:一是列出研究問題;二是根據研究問題進行文獻回顧,了解所選定的研究問題之重要性、研究發展現況、可能的研究限制或研究缺口。 
3. 
作業三 小組報告(一) 研究方法評析 
15% 
這份作業的目的是為了讓同學了解各種研究方法的特色,培養同學具有評析研究的批判思考能力,請同學每3-4人自成一組,或由老師分組,共同完成這份團體作業。分組後,請同學根據興趣、能力等各種因素,挑選一個資料蒐集的方法深入探討之:「實驗法」、「調查研究」、「無干擾性資料蒐集」、「觀察法與訪談法」、「個案研究」。 
4. 
作業四 小組報告(二) 數位圖書館研究實作 
15% 
本作業的研究主題鎖定為「數位圖書館研究」,根據小組於作業三所選擇的資料蒐集方法,決定適當的研究主題和題目,進行實際的資料蒐集與整理。請將成果製成海報(海報大小以對開為基本單位)進行展示及講說,時間為15~20分鐘 (含Q&A時間)。 
5. 
個人論文計畫書 30% 
30% 
每位學生須擬定一份研究計畫,這份計畫可建基於先前所選擇的研究問題和文獻回顧,亦可另訂題目。這份研究計畫將可作為你將來碩士(或博士)論文的第一個章節。內容包含:序論、相關文獻分析及研究方法等。 
6. 
出席狀況與平時課堂討論參與 
1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18  課程簡介:課程目標、內容架構、課程期望與進行方式、作業規定、系統使用教學 
第2週
2/25  1. 研究論文計畫:甚麼是研究?甚麼是好的研究主題?研究計畫應包含哪些部分?設計研究報告
時,常用策略與方法?優缺點?

2. 圖書資訊學5∼10年間研究主題類型與趨勢(口頭報告),報告時間每組為10分鐘以內。 
第3週
3/04  理論與研究:作研究的理論方法有何不同?
理論典範、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的內在典範三者,與圖書資訊學的研究有甚麼關係?其又如何影響你的研究興趣和研究主題? 
第4週
3/11  文獻回顧:文獻回顧的目的?甚麼是好的文獻回顧? 
第5週
3/18  研究設計:量化與質化研究設計;測量 VS. 觀察 
第6週
3/25  資料蒐集 (一):實驗研究—原理原則、優缺點 
第7週
4/01  資料蒐集 (二):調查研究—問卷法 
第8週
4/08  期中:個人文獻分析作業之口頭報告 
第9週
4/15  資料蒐集 (三):無干擾性資料蒐集-文件分析、使用資料檔案(含電腦紀錄)、書目資料 
第10週
4/22  資料蒐集 (四):田野研究—觀察法、訪談法 
第11週
4/29  小組學習與討論:研究實作之分組討論 
第12週
5/06  資料蒐集 (五):個案研究—原理原則、優缺點、適用時機 
第13週
5/13  專題講座:研究實務經驗分享 
第14週
5/20  數位圖書館研究實作:小組展示海報,說明研究問題、研究過程與重要的研究發現、心得 
第15週
5/27  學術道德/倫理與研究設計:研究者的道德責任是甚麼?與法律責任有何不同?學術道德會影響你的研究設計嗎?如果會,如何影響(哪些層面)? 
第16週
6/03  期末:期末個人論文計畫書口頭報告 
第17週
6/10  期末:期末個人論文計畫書口頭報告